腐蚀的类型可分为湿腐蚀和干腐蚀两类。湿腐蚀指金属在有水存在下的腐蚀,干腐蚀则指在无液态水存在下的干气体中的腐蚀。由于大气中普遍含有水,化工生产中也经常处理各种水溶液,因此湿腐蚀是常见的,但高温操作时干腐蚀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忽视。
1、干腐蚀一般指在高温气体中发生的腐蚀,常见的是高温氧化。在高温气体中,金属表面产生一层氧化膜,膜的性质和生长规律决定金属的耐腐蚀性。膜的生长规律可分为直线规律、抛物线规律和对数规律。直线规律的氧化危险,因为金属失重随时间以恒速上升。抛物线和对数的规律是氧化速度随膜厚增长而下降,较安全,如铝在常温氧化遵循对数规律,几天后膜的生长就停止,因此它有良好的耐大气氧化性。
2、湿腐蚀金属在水溶液中的腐蚀是一种电化学反应。在金属表面形成一个阳极和阴极区隔离的腐蚀电池,金属在溶液中失去电子,变成带正电的离子,这是一个氧化过程即阳极过程。与此同时在接触水溶液的金属表面,电子有大量机会被溶液中的某种物质中和,中和电子的过程是还原过程,即阴极过程。常见的阴极过程有氧被还原、氢气释放、氧化剂被还原和贵金属沉积等。
在化工企业的生产环境中,有腐蚀性很强的酸、碱、盐溶液 , 以及含杂质的水和气体等 , 且经常伴有高温、高速的影响,因此腐蚀特别严重。腐蚀不仅使化工材料损耗,设备报废,还可能引起间接损失。如停工减产,物料流失,以至造成污染、着火、爆炸等。
由环境引起的材料破坏或变质称为腐蚀。为防止或减少腐蚀对材料的损害,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腐蚀措施。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主要是由于化学或电化学作用引起的破坏;有时还包含机械、物理或生物作用 ; 也有少数属于单纯物理作用的破坏 , 如合金在液态金属或熔盐、熔碱中的物理溶解。
杭州奥科环境试验设备有限公司
: